关注片片,精彩绝不错过 2025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。 奥斯卡的评选早已尘埃落地,《阿诺拉》横扫五项大奖成功霸榜。 《阿诺拉》至今仍然因三俗的情节饱受诟病,让大众几乎忽略了另一部奥斯卡黑马的争议。 《粗野派》 一部成本一千万美元,拍摄时长仅为34天的电影,凭什么能斩获三项奥斯卡? 先带没看过的观众老爷过一遍剧情: (大量剧透预警) 犹太建筑师小白为逃离纳粹魔爪跑到美国。 漆黑的船舱,嘈杂的环境音,忙着翻行李的男主。 (*谁翻译的?给我看笑了。) 下船后,小白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。 实际上,自由美利坚只是另一个有着“ 倒悬之急”的地狱。 此处提一句,小白还有老婆侄女留在集中营。 咱们先按下不表。 小白好不容易安全抵达,第一件事不是找个班上。 而是直接到阴暗逼仄的小巷,做了一套588的局部按摩。 而且从对话来看,小白那方面有点问题。 属于人菜瘾大那一伙的。 到了第二天,小白地铁转公交转驴车,终于找到干装修公司的表哥。 兄弟相见“分外眼红”。 表哥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,他的老婆还活着。 本以为和妻子要天人两隔的小白情绪上涌,高兴的马上哭了出来。 表哥表嫂给他安排到公司的杂物间暂住。 小白没工作,又不想麻烦表哥,只好到爱心小屋领取救济。 为什么着重强调男主去要饭呢? 因为这里出现了一对黑人父子。 这对父子将是小白在美国闯荡的过程中,陪伴他前行的重要角色。 好在没过多久,小白终于接到了一单大生意。 有个富二代邀请他设计翻修家庭图书馆。 活儿干的漂亮又利索,但是富二代的老爹,大富商回家后将二人臭骂一顿。 在富商眼里,小白和表哥完全是私闯民宅,自己根本不知道装修的事。 况且现在富商的母亲病重,正是需要安静疗养的时候,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装修。 富商摆出一副司马脸将哥俩撵走。 (物理意义上的司马脸) 经过此事,表哥也是对小白颇有微词。 尤其是在他“调戏”表嫂这件事上。 其实小白根本没调戏嫂子,是嫂子看他在这白吃白喝,找了个借口让表哥赶走他。 表哥当然站在老婆这边,直接数罪并罚,将引起甲方不满和“调戏”嫂子的小白赶出家门。 从此以后割袍断义再无瓜葛。 最后没收到图书馆工程款,又失去住所的小白流落到难民营,靠给人铲煤维持生活。 然而小白很快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机,富商过来找他,递上一份杂志。 原来,小白设计的图书馆成了网红打卡地。 本土的政商名流,谁没在图书馆拍照,都不敢说自己是上流人士。 富商嗅觉敏锐,马上意识到小白不是二流货色。 这一查才知道, 小白是整个欧洲最有名的“粗野派”设计师。 而这个“粗野派”的特点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,让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质朴原始的美感。 建筑的钢筋结构暴露出来,展示建筑力学的支撑体系。 大家听不懂对吧?这就对了,因为我也没懂。 直到我想起了筒子楼。 这样的; 这样的; 还有这样的。 总之小白是这方面的大师。 富商为了拉拢他,主动递上之前的工程款。 小白也是人穷志短,接过信封后当场表示愿效犬马之劳。 不久后,富商买下一大片地皮,要小白建个教堂。 小白痛快地答应下来,并马上开始设计初稿。 这天小白突然得到老婆侄女的消息,她们从集中营逃了出来。 今天下午就到。 只是小白老婆由于长期营养不良,瘫痪了。 但是问题不大,人还活着就行。 妻子不知道的是,小白由于长期用鸦片止痛,已经染上了毒瘾。 两口子本来想着最难的时候都过来了,未来肯定能越来越好。 没想到,前方是一个又一个大坑。 富商那边为了削减预算,逼迫小白修改设计稿。 小白因此大发雷霆,宁可用工资垫付工程款,也坚持使用自己的设计稿。 为此,还跟本地的设计师大吵一架。 他真的,我哭死。 幸好富商还信任他。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工程进行到一半,富商的火车突然炸了。 这次事故的影响很大,不仅炸坏了铁路,还有几人在事故中丧生。 富商为此大发雷霆,动用全部资金消除影响,连带着教堂项目也被搁置。 小白逐渐看清了这些资本家的真面目,自己引以为傲的艺术只是可以随时被抛弃的“添头”。 生意好的时候,他被奉为上宾。 生意不好时,他甚至不如一块钱有用。 心灰意冷的他带着妻子回到耶路撒冷。 多年以后,小白已经成了耶路撒冷有名的设计师。 富商的人找上他,要他再次接盘那个教堂,而且需要他立刻动身前往意大利。 小白也想完成当初费尽心血的设计,于是离开家人来到托斯卡纳采石场,寻找原材料。 建造教堂中祭坛的Calacatta大理石只有这里有。 晚上,富商在采石场举办舞会。 可他没有参与下面的狂欢,而是站在高处默默注视宾客们。 而此时小白毒瘾发作,离开宴会,富商也跟了上去。 然后...... 然后富商就把小白强了! 看到这我真的??? 好好的气氛怎么突然这么蕉♂灼? 仔细想了想,这里是应该是想表现艺术被资本强奸后妥协。 但是哪个活爹教你这么理解的啊? 那是“被资本强奸”,不是“被资本家强奸”啊魂淡! 而且被强奸后,小白还要继续给资本家盖楼。 那这就不是艺术的可悲殉身,而是对资本压迫的斯德哥尔摩美化!!! 这一次,教堂的建设很顺利,再没出过意外。 等到教堂建成,小白老婆毫不犹豫地揭穿了富商的伪善面具。 “你就是个邪恶的强奸犯!” “告诉他们,你对我丈夫做了什么?” 富商作为一个地道老星条旗,纯正红脖子,资深天主教徒。 看似人畜无害,实则背地里是个强奸犯。 在亲家面前丢尽了脸的富商彻底破防。 或许是为了保住家族名誉,或许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。 富豪最后选择自杀。 闹剧结束后,小白夫妇回到以色列,生活逐渐趋于平静。 又过了很多年,小白成为享誉全球的设计建筑师。 影片在侄女的致辞中结束 。 电影的大概内容就是这些。 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,导演用了三个半小时。 同样三小时片长的电影,还有“美国原神”《奥本海默》。 但《奥本海默》三个小时看下来,完全没有不适。 而且单单从影片内核上就已经赢了太多。 我只能说不愧是诺兰。 再回看《粗野派》。 本就是一个虚构角色,用这么长的篇幅也真是不怕浪费胶片。 大量的长镜头,其实是导演想用技术细节掩盖空洞的叙事。 还堆叠了无数的“政治正确”元素,可以说是“正的发邪”。 包括黑人,毒品,情色,同性恋,反美国梦和锡安主义等等等等。 当然啊,导演想靠这部电影冲奥,启用奥斯卡喜欢的元素也没啥毛病。 但本片争议最大的地方还不是这里, 而是男主阿德里安匈牙利语的AI配音。 先来介绍一下男主阿德里安,他本就有匈牙利血统。 母亲是匈牙利人,而且是一位移民到美国的摄影师,也算是艺术工作者。 阿德里安与片中男主的经历几乎重合。 导演也因此选他出演主角。 阿德里安说,正因匈牙利语是他的母语,他深知匈牙利语的复杂性。 所以才选择用AI。 但是! 一个演员不学外语用上AI了,这跟厨子不看菜谱看上兵法了有什么区别? 抛开AI争议不谈。 阿德里安的演技可圈可点。 刀刻斧凿般的脸,再配上深邃的眼窝,简直就是掌管破碎感的神。 两次提名最佳男主,两次中选。 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提名中选率100%的演员。 不得不说,好演员救不了烂剧本这句话放哪都通用。 片中男主被强奸后,留了一个长镜头强行让观众“共情”。 我能理解导演想让观众感受到那种毒瘾发作,又被人侵犯的无力反抗的绝望感。 也能理解导演想说“艺术”在“资本”面前不值一提的苍凉悲怆。 但真的,让观众看长达三分钟的黑乎乎长镜头真的好吗? 鲁迅说过: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。 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,看到的只是奥斯卡评委组的“赎罪券”。 这部电影中的元素几乎完美贴合评委们的标准。 “看啊!这就是我们曾经犯下的罪!” 《粗野派》就像它批判的粗野主义建筑一样。 评委眼里是“建筑学史诗”,是一场混凝土的伟大艺术; 观众眼里是“烂尾楼诈骗”,是长达三个半小时坐在电影院的“史诗级”膀胱局。 用AI修正难民口音。 用215分钟说一句“资本家坏”。 这部电影早已成为它要对抗的资本怪物。 最后感叹一句,电影艺术真成资本的玩物了。 大家看过这部电影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后感~ 今天就说到这里,咱们明天见! 拜了个拜~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:青蛙 看完还不够,点击回顾 在看护肝,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!